首頁 > 書籍瀏覽 > 心理勵志 > 心靈成長 > 商品介紹
幸福,很近很小 :別人給的,不是永遠的快樂,凝視自己內心,每天都是愛自己的練習
►作者: 衛藤信之
►譯者: 羊恩媺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2-06-11
►ISBN: 978-986-6228-60-5
►規格: 14.8*21
訂購本書
定價 280 元
哪裡買: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內容簡介
幸福,是自己給的。
別人給的,不是永遠的快樂。

父母離異、繼母自殺身亡、兒子罹患小兒癌症……,
這樣的人,竟然可以說:「我的人生很幸福」,為什麼?
 
 
本書作者是一位日本知名心理諮商師,他的工作就是天天聽別人抱怨、求助人生面臨的各種困難,這些來諮商的人並不知道,眼前聆聽故事的人,原來,有更多悲慘的遭遇可以訴說。
作者的兒子在一歲時不幸罹患小兒癌症,當時他非常痛苦,那段時間仍持續諮商工作,每天面對諮詢者接二連三地抱怨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的話語時,字字句句都像是在「炫耀」他們都擁有個健康的孩子,「真羨慕你有個健康的孩子。」當時作者滿腦子只有這種情緒。他當時只想說:「你到底懂不懂?孩子越叛逆,父母越能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開心,多幸福啊!我的孩子才剛滿一歲,也許沒來得及叫我一聲爸爸,短短生命就要結束了,你的孩子卻健康得能反抗你,你還奢求什麼啊?」
鬼門關頭走一遭後,現在,作者的孩子也像其他健康的孩子一樣,快樂的笑著。作者親身體會,對於曾經被逼入死亡深淵的人來說,能夠好好的活著,就是最棒的事。每個微小瞬間,都是上天恩寵的喜悅。
除了兒子得病的痛苦經驗,作者的童年也非常不快樂。他的父親事業有成,身邊的女人卻一個換一個,作者幼年時期父母離婚後,他跟著爸爸生活,父親常常帶他沒看過的女人回家過夜,然後對他說:「從今天起,你就叫她媽媽。」,父親對他而言,扮演了最佳的負面教材,他發誓自己在為人父以後,絕不重蹈覆轍。
就這樣,作者的童年先後經歷摯愛母親的死(她是作者父親的再婚對象,自殺身亡)、與不斷離婚又再婚的父親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從小就在大人們的愛恨糾葛中度日,直到長大後他才發現,原來,過去的這些傷痛都是種下現在幸福的種子。
 
▲        平淡的時光,最珍貴,只是你一直看不見。
  作者認為一般人眼中每天重覆的平凡事,就是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微弱卻又巨大幸福。
  在晚飯後,全家人圍坐在客廳裡,一如往常地做著各自的事時,或是在每天早晨,孩子們像離開航空母艦似地匆匆忙忙衝出家門時所感受到的東西。
  雖然說不上和樂融融,不過倒也沒什麼特別不幸的事發生。在這樣隨處可見的家庭光景中,不妨試試把心稍微抽離,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想著:「這種每天重覆、毫無變化的平凡光景,總有一天會消失吧!就這樣,在遙遠將來的某一天,我會發現這是一去不返的寶貴時光。總有一天,我會懷念這個微不足道的當下,把它當作無可取代的珍貴回憶,並且深深地希望能再回到這一天、這一刻、這個地方。」
  與家人共處的時光,是多麼地短暫、虛無,也漸漸明白當下的重要及寶貴。不只是家人,與優秀的夥伴們共事時,「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一定會瘋狂地懷念這個瞬間吧!」一想到這裡,就應該強烈地覺得自己必須好好地體驗當下。對時間的「失喪感」越深,越懂得珍惜當下。
 
▲        愛,要跟自己討,別人給不了。
從事「心靈諮商」工作,作者時常遇到無法「愛自己」的人。
  作者表示,覺得自己很討厭、很沒用,沒辦法喜歡自己的人,實在多到令人驚訝。他們無法接受原來的自己,認為必須徹底做出改變,才能重新喜歡自己。但改變自我,談何容易。
  作者認為改變自我的困難程度絕不亞於改變世界,古今東西,有不少人都是因為不敵「自我」這個難關而敗下陣來。因此,我想給企圖改變自我的人們一點建議:「想改變自己的心,得先改變目前為止的行為模式。
  心是看不見的。我們以為的個性,都來自於外在的言行舉止,只要改善外在行為,周遭人對你的評價自然也會改變。
 
▲ 關於愛情,在一起就是幸福?懂付出才會快樂。
「熱戀時天天都想看到對方,真正結婚之後,怎麼感覺好像沒那麼幸福?」
幸福是「一旦獲得,就很難去實際感受的東西」換句話說,得到幸福的瞬間,也容易失去幸福,戀愛與結婚的關係就是如此。兩人熱戀時,眼裡只有彼此,恨不得每天朝夕相處,等到婚姻終於如願以償地開始了,倆人眼中卻只剩下對方的缺點,渡過了一場風光的結婚典禮後,剩下的是極為平淡的日常生活,於是,美好的憧憬瞬間變為失望。
 
從一個人變成二個人,作者教你這樣找幸福。真正的幸福,就藏在「追求的途中」。
無論是什麼,一旦得到,似乎就不再美好,那麼,究竟該如何才好?作者認為應該先認清一個事實:真正的幸福不是獲得結果,而是朝著目標不斷前進的「過程」。「與其穿戴珠寶,不如在餐桌上裝飾花朵」,不要貪求被大量物質環繞的龐大幸福,將目光放在就算缺乏物質,心靈依舊平安的微小幸福上。一旦了解這一點,你就不會陷入幸福的矛盾裡。
 
▲ 關於工作、生活,你是珍惜享受?還是悔不當初、憂心忡忡?
  作者認為,人類的煩惱都有一項共通特徵,那就是大多數煩心事中,需要「立刻解決」的事情非常少,人總是容易執著在過去的失敗,因過去或未來而侷促不安,反觀貓狗則不會如此,只要這餐吃飽了,牠們就會心滿意足的舔著毛,無憂無慮的過活。的確,如果要說誰比較幸福,「牠們」確實略勝一籌。
不再時時否定自己,作者教你這樣找自信。幸福的程度,全看你有多珍惜現在。
  沒來由地陷入低潮、不時感嘆:「唉,我老了,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會走下坡吧!」現在開始會有這種負面想法的你,作者這麼剔勵大家:「現在永遠是你最年輕的時候!」請給自己一個樂觀的暗示:「跟未來的我相比,現在的我彷彿才剛出生嘛!」只要從全新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再次確認當下的重要性,絕對能再次恢復活力。
 
▲ 關於死亡,只是把借來的,還給宇宙。
人終有一死。如果覺得這個想法有點灰色,那代表死亡對你來說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許多人迴避生命終點的話題,是因為捨不得放棄活著的喜悅。這不正好說明一件事嗎?生與死是一體的兩面,有生必有死,思考死亡等同於思考活著。如果我們無視死亡,只會讓生命變得稀薄,不懂替自己的人生創造價值,也不知道活著有多麼珍貴。
 
你能勇敢和過去說再見嗎?作者教你如何面對死亡。肯定「老」和「死」,才能將生命活得更燦爛。
  面對他人死亡,我們必然會感到哀傷──請把這視為死者最後的贈禮。我們會痛苦、難過,但最終會從失去中學習,讓自己的心靈往前邁步,而且心懷感謝地迎接每一天,能夠延續他們的生命繼續活著,是何其有幸的事!所以讓生活充滿歡笑與感動,才是給死者最好的回報。
 
這本書的故事,也許就是你的故事。
平淡,卻有幸福光芒。你會發現「原來,幸福是這麼一回事。」
但是,我們常常忘記這些故事背後隱含的意義。於是幸福就這樣悄悄走掉。
我們必須培養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感受幸福的敏銳心靈,
去察覺那些一直在我們身旁微笑等待,平凡地幾乎被我們遺忘的微小幸福。
 
凝視內心‧停下腳步‧接受過去。
於是,你可以過更好的人生。
這是一本讓你擁有充實人生、安然面對一切、承受未來勇氣的幸福手冊。
獻給每天忙忙碌碌、心神不寧、想要幸福的你。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5顆星感動推薦
閱讀更多
 作者簡介
【日本人氣心理諮商師】衛藤信之
心理諮商師、日本心靈健康學會代表。
他擅長將心理學理論應用於生活實踐,演講方式輕鬆活潑、極具舞台魅力,因而深獲好評,是日本顧問企業數最多的人氣心理諮商師。他所舉辦的心理學課程年年額滿,該課程結業生多為商業心理學先鋒,活躍於各個領域,他本人則成為學生們最信賴的精神支柱。此外,與印地安人共同生活的經驗,也讓他成為傳授印地安人智慧的專業顧問,近年備受矚目。


【譯者】羊恩媺
淡江日文系畢業,目前為旅日譯者。譯作有《斷捨離》、《佐賀阿嬤給我的人生禮物》、《天使之耳》、《獸之奏者》系列、《淚流不止》等等。
閱讀更多
 名人推薦
◎各界專業人士幸福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幸福是一個選擇,也是一個決定,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都要為後果負責。
──身心靈作家 張德芬
 
幸福是從很近與很小之處發現,這本書像是一把放大鏡,讓我們得以在生活中看見與確信。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


◎日本讀者感動好評
要是能早點遇見這本書,我大概就不會離婚了吧!要是能早點遇見這本書,我或許能成為更溫柔堅強的人。──浩一
 
「一年之中,只要三天有好事發生,那就是最棒的一年了!」書中的這句話,不曉得為什麼一直留在我的心中。能遇見這本書,真是太好了!──meqzo
 
平凡的日常生活,才是最棒的幸福。像現在這樣,能用電腦寫下感想,身體能隨心所欲的活動,能和孩子們一起洗澡,能和家人一起吃飯、一起睡覺……,這本書讓我重新體認到自己活在許多幸福之中。──Wahahaseijin
 
這本看似平凡的療癒系書籍,深深動搖了我的心。在這個充滿閉塞感、多數人對未來感到悲觀的社會中,像這樣不追求高收入、名牌等外在價值,反過頭來尋求內在幸福的觀念,並不單單只是理想論。讀完這本書後,我深切感受到在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幸福、對周遭人不求回報地付出愛,是多麼重要的事。──Jasper
 
在憂鬱症頻發的社會中,這樣的想法如果能傳播開來,人們的心就會更輕鬆快樂吧!原來,老想著必須更努力才行的我,其實已經十分努力了。這本書讓我讀著讀著,就掉下眼淚來。──Kirahapi
 
盡力活在當下,從這個時代畢業後,如果能見到過去想見的那些人,那麼現在所受的痛苦就絕對不會白費。好像只要這麼一想,就會有勇氣面對未來。同樣的,死亡也不是沒有盡頭的黑暗,如果坦然接受當下,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像等待生日禮物或聖誕禮物的小孩一樣,充滿期待地活著。──向日葵
閱讀更多
 目錄
【作者序】這一刻,我正在感受幸福
 
第1章 尋找小小幸福——凝視你的內心,好日子其實早就來了
◆人生辛苦是理所當然的,幸福,從哪裡找?
好日子,一年內只要三天就夠了
擁有幸福感的關鍵,是「知足」
少了什麼,反而是「幸福的開始」
當下的不足,是未來的幸福種子
欲望越多,幸福越走越遠
未知和缺乏,讓我們過得更好
「不知道、不明白、做不到、不足夠」,其實更好
享受人生,得先忍受失敗
不允許自己失敗,就無法看到更好的自己
失敗是成長的「肥料」
忍得住失敗的人,才能抓住幸福
易怒的人,通常離幸福很遠
環境太舒適,反倒使人不幸?
無法忍受挫折的人,心容易生病
◆耐心等待,幸福會悄悄走向你
給太多,是「害」不是「愛」
煩惱、壓力都是人生被賦予的課題
培養「心靈耐性」,才能擁有「幸福車票」
◆接受悲傷,為情緒找到出口
向印地安人學習「接受現實」的智慧
幸福不遠,只是你未曾正眼看它
過去的不幸是「化妝的祝福」
留心「不幸背後」的微小幸福
先愛,自己的過去
幸福的人,懂得坦然接受自己的過去
所有的痛苦、悲傷都不會白受
真正的幸福,不是抵達終點,而是看遍路上的風景
得到幸福,就等於失去幸福?
幸福就藏在「過程」裡,你要自己找出來
「安心」是奪不走的踏實幸福
拿掉光環,你還剩下什麼?
◆「完美病」讓人愈來愈憂鬱
從失敗中學習,肯定自己的不完全
真正的幸福是享受富足,也樂於貧窮
 
第2章 每一刻都是美好——擁有幸福的唯一方法,就是活在當下
◆等一下,不如活在當下
你有多珍惜現在,就會有多幸福
想過得更好,得先學會「品味當下」
凡事「趁早」,才不會後悔
人可以永遠不老,只要你「從新」審視自己
努力活在當下,不再奢望「明天會更好」
充實渡過每個瞬間,幸福就不遠了
◆珍惜最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你會很懷念的
心智成熟時,體能卻衰老了?
對時間的「失喪感」越深,越懂得珍惜當下
背後的故事,往往最令人感動
你喝的,不只是一杯水
每件事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以「一日一生」的態度過生活
末日倒數三天,你該怎麼渡過?
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幸福,是自己給的,別人給不了
人生的解答不能外求,要捫心自問
◆幸福就在身邊,只是你從未發現
當你開始注意身邊的微小事物,幸福就會出現
容許自己平凡,成功才會屬於你
街頭巷尾的無名英雄,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細心體會,英雄其實無處不在
活出「非凡」的平凡人生
人生不一定要功成名就,貫徹平凡生活也很偉大
 
第3章 每天都是愛自己的練習——想過更棒的生活,你得先知道自己究竟是誰
不是因為快樂才笑,笑,才會快樂
改變內心,從「改變行為模式」做起
試著開懷大笑,心情會晴朗,人會變幸福
「裝好人」太累太假?越演會越像自己
不要「尋找」自我,要「創造」自我!
勉強露出微笑的那一刻,已經踏上幸福
幫助別人的快樂,很微小,卻永不褪色
付出自己,重拾生命的價值
為他人而活,讓我們更愛自己
行善不必做大事,先讓身邊的人快樂就好
幸福本來就不該「縱向」尋求,應朝「橫向」漸漸延伸才對
看待事物的方式,決定你的幸與不幸
煩惱的源頭不是外在事物,是你的「心」
◆感動不會送上門,你得自己去找
迪士尼樂園為什麼讓人回味無窮?
無聊與感動之間的距離,不過一步之遙
人只能先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
「主動」就能得到寬容與認同
「付出」才是幸福,獲得的快樂,只是短暫的
甘心付出的當下,就是幸福
情感的過度依賴,讓你越愛越累
真愛不是佔有,維持適當距離才是真幸福
別跟任何人討愛,跟你自己討
接受每一面的自己,幸福就會降臨
◆無論日子是晴是雨,都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承認心中的陰影,找回完整的自己
 
第4章 向死亡學生活——每一天,都要過得像人生最後一天
◆創造你的「人生故事」,這比金錢更有價值
發揮想像力,讓故事決定事物的價值
自己的故事,要用「心」去聽
磨鍊「感受力」,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人的生命有限,故事卻永遠不死
生命有時,故事卻能永遠產生共鳴
找尋自己的使命,確立「人生軸心」
◆和過去說再見,人生因此更精彩
活出生命最大的可能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使命
老人與小孩不能分開,讓他們分離,就等於切斷過去和未來。
肯定老人的智慧,以長者為師
肯定「老」和「死」,才能將生命活得更燦爛
「老化」與「死亡」都不該被忽視
人類哭著降生,卻面帶笑容迎接死亡
無視死亡,只會讓生命變得稀薄
◆人本來就是「寂寞的來」死亡只是回到懷念的宇宙母胎,平靜而安穩。
死亡只是回歸宇宙原理,並不可怕
死亡是回歸,也是連結
對死亡充滿盼望的各種想像
死亡只是短暫的離別,到時再見吧!
死亡告訴我們生命的平等,不是噩耗,是禮物
死亡不是噩耗,是生命的禮物
借來的生命,總有一天要還給老天
借來的生命,總有一天要還
善用借來的人生,盡全力而活
閱讀更多
 內容連載
創造你的「人生故事」,這比賺錢更重要
美國印地安人直到現在,仍然持守著重視長者的固有文化。
當他們一有煩惱或有想知道的事,就會去請教村裡的長老,而長老們也會將他們在長年生活經驗中,累積的知識與情報傾囊相授。例如,在旱季取得水源的方法、養育子女的方法、迎接死亡的方法,長老會將各種情況的處理方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族人們。
長老們的腦袋與身體裡,儲藏著從漫長人生中萃取而來的大量智慧與故事,這些東西就像水往低處流一般,極其自然地傳承至下一個世代。
因此,在印地安文化中,老人不是受保護的弱者,而是備受尊崇的賢者。印地安長者好比「圖書館」,身負儲存大量智慧的職責,將長年所見多彩多姿的故事,傳承給下一個世代。
我與印地安人接觸的過程中,對於他們觀察身邊事物的細膩程度,感受尤深。他們會目不轉睛地盯著熊熊烈火,仔細觀察在懸崖上嘶吼的土狼,閉上眼用全身感受吹拂而過的風。
彷彿發生在周遭的所有現象,都是傳授自己智慧的「老師」,他們打開五感,細心地觀察、聆聽、感受身邊所有的事物。
「感覺到什麼嗎?」
對於我不著邊際的發問,一位長老曾經這麼回答:「故事啊,阿信。那些將我們引導至此,接著將再引導我們到某個地方的故事。」
是的,印地安人是儲藏許多「故事」的民族。就像我在前面提過的,他們甚至能從漢堡中感受故事。他們讀取事物背景故事的功力不但深厚,更重視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因為他們認為:肉體終會腐爛,故事卻能長存不朽。
生命雖然有限,但人類在短暫人生中編織的故事,卻會以各種形式永遠存在,有時是讓我們記取失敗的智慧,有時是教訓,有時是安慰,有時是鼓勵。印地安人透過口傳,將故事傳承給下一代的年輕人與抱在膝上的孩子們,因為他們認為,這才是自己跨越時代的生存使命。
 
發揮想像力,讓故事決定事物的價值
對印地安人而言,傳承故事等同於串起生命、世代和種族。那麼反觀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又是如何呢?
假設有個人弄丟了一只手環。
周遭的人們七嘴八舌地問:「你仔細找過了嗎?」、「手環很貴嗎?」
當事人惋惜地說:「我很喜歡那只手環。」但同時也決定放棄尋找。
「算了啦,反正那也是個便宜貨,再買就有了。」
把消失在眼前的東西當成「死了」,手環的故事也就在此中斷。然而,這只手環只是從眼前不見,並未從世上消失。
如果換作是印地安人,大概會這麼想吧!
「撿到手環的人,可能會一面想著:『它是打哪來的?』、『誰曾經戴過它?』一面將手環戴上,接著也許還會得意洋洋地向人炫耀吧!撿到的人或許會將手環當成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般珍惜也說不定呢!」
印地安人會藉著豐富的想像力,想像失物接下來的「旅程」,描繪失去後的故事。也就是說,他們不認為故事會在失去的那一刻結束,相反地,故事將從失去的那個瞬間重新開始。
 
的確,比起鎖在珠寶盒裡昂貴的珠寶首飾,總是戴在身上的廉價手環,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故事。
如此一想,就能明白我們與印地安人價值觀的差異了。以價錢決定事物的價值,還是以背後的故事判斷其價值——價值觀的不同就在於此。
  
自己的故事,要用「心」去聽
現代人們缺乏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故事自然也乏善可陳。
心愛的貓咪不見了。「到底跑到哪去了?會不會被車輾死了?」、「還是被誰撿到,送到流浪動物之家去了?」主人滿腦子盡是擔憂,卻不曾想過:「牠也許變身成穿長筒靴的貓,正在某個國家大展身手呢!」我們所缺乏的,就是這種任憑想像力馳騁,讓故事飛翔的能力。
然而,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生在知識、情報充斥,一切都能以肉眼看見、用言語說明的社會,就會面臨想像力消逝、故事枯竭的命運。
「大海的另一端有什麼呢?」
站在沙灘上,讓想像力隨著大海奔馳的年輕人們,個個充滿活力,人人懷抱夢想。那些不知道、看不見的事物,正是編織夢想與故事的契機。當人們緬懷當年,感嘆著:「想當初,我也是有夢想的。」也就意味著當年每一個數說不盡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高度成長的那段期間,人們不但相信未來,更懷抱灼熱的理想。我想那時的日本之所以能蓬勃發展,大概是因為人們從時代中感受到「未來會更好」的樂觀故事吧!
「你們所做的不只是燈泡,而是藉由燈泡,製造人們的夢想。」松下幸之助這麼鼓勵員工時,也從單純枯燥的燈泡擦拭作業中,編織出了動人的故事。
他用「夢想」取代胡蘿蔔,掛在員工的鼻子前牽引他們。
東京迪士尼樂園受人歡迎的原因也是如此吧!因為不斷提供遊客們夢想與感動(也就是故事),人潮才會絡繹不絕。
「這種『美好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許多知識分子得意洋洋地這麼說。
或許事實真的如他們所言,但我認為,正因為無法由外在感受故事,我們才更應該在心中重新構築夢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