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籍瀏覽 > 商業理財 > 管理領導 > 商品介紹
化解職場內傷:獻給在工作、生活、績效與人際壓力中疲憊掙扎的主管與上班族
►作者: 勅使川原真衣
►譯者: 吳怡文
►出版社: 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25-09-25
►ISBN: 9786264311212
►規格: 14.8x21x1.68
訂購本書
定價 420 元
 內容簡介
★★★日本亞馬遜商業書話題之作★★★
 
大缺工時代,人才難求;
跨世代共事,衝突不斷⋯⋯
幾乎每個人,都曾在職場受過傷!
 
=告別職場惡性循環的行動指南=
為什麼努力,卻莫名被否定?
怎麼做,才能改善團隊氣氛、降低內耗?
 
看見真正的問題,
才能不再兩敗俱傷!
 
獻給想要改變工作、卻疲憊不堪的你——
.想擺脫倦怠、找回職場能量的上班族
.想帶出高績效且低內耗團隊的主管
.正在轉職、升遷或重建職場信心的工作者
.想優化員工關係、降低離職率的管理職與HR
.關注心理安全感,想打造健康職場文化的老闆
 
職場的傷,不是離職就會好,也不是換人就能解決
許多上班族以為,換了公司就能更好;
主管也常認為,員工不適任,就再找人。
但真正的問題被忽視,
不論換多少次,壓力與衝突只會不斷重演。
 
為什麼職場總是讓人受傷?
日本企業改革顧問勅使川原真衣,
曾任職於BCG、合益集團等外商顧問公司,
協助數百家企業、醫院與學校成功轉型。
 
她發現,雖然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福利,
推行「心理安全」、「1對1對話」、「打造幸福感」等措施,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組織文化、制度與管理方式沒有同步調整,
讓這些努力只會流於形式,隱形壓力反而累積成內傷。
 
化解職場內傷,從日常互動改變
為了打造更安全、健康的職場環境,
勅使川原真衣結合超過20年的實務經驗,
提出在日常工作中立刻實踐的具體方法,
讓老闆、主管和員工從小到大著手,
改善人際互動、管理方式、流程制度、組織文化,
減少衝突,讓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
 
.揪出職場讓人受傷的四大根源
.破解隱形壓力源,學會正確看待,並有效應對
.以「機能」取代「能力」,打造多樣化的團隊價值
.如何高效溝通,改善與同事、主管的關係和互動?
.重新定義「成功」,怎麼讓不同特質的人各司其職?
.把「不適感」當作改革起點,推動制度與文化的改變
 
本書還收錄更多實用方法與真實案例,
幫助你看見問題、修復關係、改變制度,
在追求績效的同時,降低內耗、提升合作,
讓職場不再是壓力源,而是一個能安心發揮的地方。
閱讀更多
 作者簡介
勅使川原真衣
 
1982年出生於日本橫濱。東京大學研究所教育學研究科畢業。曾就職於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合益集團(Hay Group)等外商顧問公司,之後獨立創業,於2017年成立專注於組織發展的「Onomizu株式會社」,從教育社會學與組織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能力主義與個人責任社會。兩個孩子的母親,自2020年起與乳癌搏鬥。
 
著有《緩解因「能力」造成的生存困難》(曾獲選日本紀伊國屋書店「自我大賞」2024年第8名)、《工作的本質——超越「能力主義」》、《在職場中受傷——寫給領導者,從「受傷」開始的組織發展》。
 
編著作品包括《如果你連這點都做不到,困擾的是你自己吧?》。最新著作為《「格差」的「格」到底是什麼?——無意識的能力主義與特權》。
 
於評論雜誌「Voice」、教育專業雜誌《教職研修》、日經商業電子版中進行文章連載,於「Daiwa log」網站撰寫專欄「組織關係鬆解師」,於「朝日新聞數位版Re:Ron」撰寫專欄「如果要追求更好的社會」。
閱讀更多
 名人推薦
【有感推薦】
 
方植永(小安老師)|企業知名培訓講師
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周品均|唯品風尚集團執行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本書描繪『職場受傷』的真實樣貌,讓我們看見能力主義下的隱形壓力,揭露了被忽視的『職場傷害』,並重新理解『人』與『組織』的關係,以建構健康的職場文化,是每位 HR 與企業主都應該閱讀的好書。」
──林由敏,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閱讀更多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被視而不見的職場傷害
 
1你曾經「在職場中受傷」嗎?
1. 因評價而受傷
◎案例1:45歲.大型製造商人事部課長A先生
.「在職場中受傷」的真實樣貌
.被動的工程師,庶務二課真實版!
.沒有下屬,卻被評為領導能力不足
.掌握機會表達受傷
.進行坦誠對話
 
2 . 受傷在心口難開
.我也曾在職場中受傷!
.大家只會說「自己想辦法」
.雜亂無章的放任與失控的組織
.認真負責卻墜入黑暗深淵
.「停止思考」的合理性
.有苦衷的員工
.流於形式的「壓力指數測量」
◎案例2:33歲.會計事務所K先生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因為被要求才做
.職場中的「二度受傷」
.天才職人也可能受傷降職
.職場相關調查究竟對誰有利?
 
3. 在求職過程中受傷
◎案例3:20歲.大學生F先生
.學歷社會的求職困境
.將求職視為一種「通過儀禮」
.何謂「白金地址」?
.人才招募的重要關鍵
.失敗者沒有發言權
.公開說「這個歐巴桑還挺能幹的」
.嘲笑「女人歇斯底里」的掌權者
.成為「不生氣的人」?
.問題在人?還是組織?
2在職場中受傷卻說不出口的機制
4. 歸咎於個人問題的職場內傷
.讓組織嚴陣以待的問題
.「在職場中受傷」純粹是個人問題?
.將問題導向個人的目的
.個人的問題應自己想辦法?
.「能否避免受傷」因人而異
.承認自己受傷就輸了
 
5. 能力主義的殘酷分裂
.身分制度與能力主義
.「能力」這種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6. 以「溝通能力」致命一擊!
.日漸複雜模糊的「能力」定義
「能力標準隨機變動著
.無敵的「溝通能力」?
.想要「具備自主性」的人才?
.足夠優秀就不會受傷?
 
3跨越「能力主義」
7.「能力」是時刻變化的「狀態」
◎案例4:25歲.大型旅行社業務部M先生
.主管也很委屈受傷
.眾人的苦衷,大家的「傷口」
.別輕易評斷「真正的你」
.悲觀的預測
.人本來就是會變
.對話的契機
.被誤解的「領導能力」
.尋找阻礙的原因
.對「人力資本管理」的疑慮
 
8. 集結各自具備的「功能」
◎案例5:三十世代.大型IT企業調查部門U先生
.「優秀的人才」並不存在
◎案例6:25歲.大型保全公司就職第二年Y先生
.探討事情背後的原因
.受傷會阻礙能力發揮
.別對「心靈創傷」視而不見
.這是「不把工作當一回事」?
.不需絕對優秀,但求「功能」適切性
.對人才特質的超大誤解
 
9. 打造理想的合作關係
◎案例7:20世代.服飾品牌新任店長O小姐
.屬下離職潮的「真相」
.明明很努力,卻感覺受傷了
.人與人、人與工作的正確組合
.需要的不是「評價」,而是「觀察」
.不感情用事,主動引導對話
 
4立即開始以「措辭」進行改革
10. 討論何謂成果?
.想看見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對工作成果的定義
.不是讓每個人都變得全能
.組織發展隱藏著陷阱
 
11. 將什麼加以組合,又該如何組合?
.人與職務的組合演練
.進行「費米推論」
.優化組織發展在於觀察個人
.「簡單易懂」並非最重要
.「適性測驗」有其參考價值
.「漂亮詞彙」的真面目
 
12. 不再將成功與能力一概而論
.先關注「生活作息」
.從哪一種組織改變起?
.從「措辭」開始進行改革
.不只是真理,更需進一步實踐
.與其評價,不如感謝
.「在職場烙下的傷痕」未來會如何?
.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加強大
.再也不要說「人的本質」
 
結語致受傷的「改革者」
資料引用及參考文獻
閱讀更多